安防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刚性需求的增加是必然趋势。而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数据:2015年安防行业总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增长率约20%。而在三中全会中,中央已经明确指明了安防产业的方向:安防将不仅仅是产品制造,系统集成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更是要与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以及社会运营和信息中心等相结合。其市场容量是否能够进一步扩大,取决于社会对安全体系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安防的自身的发展。
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国内最早的摄像头就是闭路电视,使用模拟化的信号。虽然普及数字高清摄像头在行业里呼吁了好多年,但是实际上一直到2014年,数字摄像头的出货量才勉强超过模拟摄像头,对于这个数字化时代来说,这个进程实在太慢。但是随着摄像头的网络化开始加速,后期数字摄像头的继续普及还是非常快速的。
相对于传统的监控系统,数字高清监控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全数字化安防系统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包括现代传感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提高了安防信息采集、传播、处理、显示的功能,实现了安防信息和资源的充分共享,提高了系统的优化程度,增强了安全性,全数字监控是未来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
使用高清摄像机也可以优化监控布点配置,在监控范围覆盖区域相同的条件下,一台百万像素网络摄像机可以替代原有的2-3台模拟摄像机,甚至更多。采用网络高清传输方式后,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由网络传输,包括视频、音频、报警信号,甚至有支持POE供电功能的网络摄像机,电源都可以由网络提供,大大简化了安装过程中铺设线缆的工作量和复杂性。?然而宋平最终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转职,他再次表现出跟同龄人的步调不一致,也再次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战。
另外,高清监控可以提供更多内容,更多高清晰的细节画面,从而为智能监控(视频分析、联动)的应用创造条件。在金融、办公、酒店等项目,数字监控的布线可以与结构化布线一起考虑,从施工布线和减少公共区域桥架管线方面均存在很大的施工优势。而以上这些,自然可以引申出巨大的行业市场。
从孤立系统到全盘网络化这个趋势其实跟模拟化到数字化的趋势紧密相连。安防行业最开始使用的同城光缆不仅传输距离非常有限,而且数据丢失率和成本都比较高。系统网络化之后,布线成本非常低,甚至普通网线都可以派上用场,这些都促进了数字监控设备的发展。第二就是网络设备的管控性,使用网络对于前端设备进行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基于TCP/IP的安防联网方式普及,安全防范系统在构建和应用层面不断扩大,安防数字化已经不是潮流,而是成为定局。即使对于众多安防企业自身来说,要延伸产业链,向上游的大数据、云计算扩展,同时向下游的终端产品延伸,构建起基于安防综合管理平台的完整产业链条,才能承受住安防数字化带来的市场冲击。
从孤立系统到全盘网络化
特别是4G网络时代到来,监控视频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无障碍传递,很多民用市场获得了发展基础。安报警功能,人脸识别功能,数据分析等功能逐渐成为用户关注的重点。在这些新的技术条件下,安防行业将诞生新的商业模式。
从图像采集到智能分析采集设备的智能化跟智能交通息息相关,这个一方面的市场也跟现在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是相关的。最开始的图像采集简单存储于硬盘或者磁带。而现在除了存储以外还存在很多智能分析环节,这些分析包括:车牌识别,车辆是否超重或者超速,这个车是否存在违规,司机是否是危险分子。这些智能分析最终都来源于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为算法研究提供了足够多、足够丰富的训练样本。样本的容量和种类是算法模型是否具有泛化能力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训练样本集的规模决定了模型能否对训练样本以外的数据有效的解释。传统的算法研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小样本问题为了解决小样本问题,模型中加入了很多技巧性的手段,并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小样本仍然存在。大数据时代,问题的解决就变得简单粗暴多了。将所观测到的海量数据扔进模型中训练,只要模型足够复杂,就能够有效地表示这些数据。
从图像采集到智能分析
大数据时代为算法研究提供了高效的计算工具。前面提到,数据量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更复杂的模型来诠释它。我们辛辛苦苦构建了一个模型,到头来发现模型无法求解,或者求解的时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堆数据,然后酸酸地说,大数据似乎没那么有用。值得庆幸的是,有人已经走在了前面。无论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还是云计算,都在为之努力,试图解决日益增长的计算能力需求。
现今的智能分析系统不仅仅可以告诉你车牌是什么,还可以告诉车是什么颜色,什么型号。这些跟前面的需求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像这种智能分析,除了把这个数据分析之外可以带来非常多的商业机会,还会在其他地方衍生商业机会。 code(视频代码),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企业从产品的细微末节入手,追求细节上的品质。
从高端市场到民用市场除了政府工程之外,我们看到商场、民用的市场有很多安防或者视频监控的需求。这个数据我不能准确说,但是从公安的刑侦案件获得的视频数据来说,有相当大比例已经是来自民用摄像头。如果在天安门布点,当然天安门都是政府摄像头。如果闹市区其实有很多摄像头资源来自于民用,比如说零售店、某个小区等等,这些其实为了政府去破案做刑侦提供了非常多的数据源。但是从本质来说的话在商用在消费市场的摄像头增加,对于政府的一些保全工作的帮助,除了这个以外还对自己消费,自己本身的。
从高端市场到民用市场
在安防行业发展的初期,因为核心技术都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掌握,造成核心部件只能依赖进口,最终产品的成本水涨船高,最终造成普通民众无力购买安防产品,民用市场极为乏力。而如今,随着部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安防产品的成本从数千元下降到了数百甚至几十元。以视频模组为例,2005年从日本进口一套视频监控的模组需要3000元,好一些的甚至可以上万。再加上当时两国外交关系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很多核心部件的进口甚至还从台湾走一圈,让台湾企业先赚走一笔,最终这些成本自然都转嫁给了用户的。而现在,随着安防核心的国产以及安防市场的透明化,民用安防设备不管是技术性能还是价格都可以完全融入市场。特别对于一些一线市场的市民来说,花费一两百块钱体验一种不一样的安全生活,并不是一个太艰难的选择。
在各种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出炉的同时,安防产品的安装简易性也在提高。以前购买一台设备,必须跟过来一个技术人员,甚至需要一整套安装工具。安装之后的调试过程都要数个小时。而现在,一些通过电商销售的民用安防产品,只需连上电脑,微信一扫,电源线连接上,设备立马可以运作。10年之前民用安防因为专业性而把普通消费者拒之门外,10年后即插即用的民用安防产品又再次重新回到了消费者的手中。
阻碍这个市场的两座大山:成本和专业度已经都被挪走。
从有图像到看清楚这个跟现在国家重视社会安全息息相关。过去很多需要监控设备的场所,往往只是要求“有图像”,而对图像的清晰度没有做明确的要求。最终这些模糊或者黑暗的监控录像对相关部门根本起不到多少帮助。
从有图像到看清楚
如今,越来越多的监控设备从标清过度到高清,甚至4K。这里所说的看清楚,最大的好处在于分辨率提高之后,提供的数字信息越来越多了。有些图像甚至就像人眼一样,可以看到非常高清的东西。如果过去的标清像要求是640×480P,它获得的像素数目和信息大小相对来说比较低。那么随着高清到1080P到4K,它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量大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做更多智能的分析,除了可以分析颜色以外可以分析车牌可以分析人脸,可以分析一些特定趋势和特定模式,真正做到“看清楚”。
由此可见,中国在安防领域的企业,不管是产品的设备生产商或者系统集成商,他们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都是非常高的。尽管智能安防概念已经引进多时,但现阶段的所谓智能安防还停留在摄像头数据采集、远程设备超控和人力分析整合上,较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还存在一定距离。